國內外內窺鏡清洗工作站由于清洗消毒失敗而導致患者感染的影響是巨大的,國內外指南規范中缺乏絕對安全的清洗消毒方法,同時FDA提到內鏡清洗消毒存在的安全隱患尤其表現在對于十二指腸等一系列結構復雜的內鏡上。2016年美國急救醫療研究所公布的十大醫療技術危害中,內窺鏡感染位居首位,并且在2017版的《中國醫院協會患者安全目標》中提到要加強醫學裝備及信息系統安全管理。因此應高度重視內鏡清洗消毒每一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文章將針對造成內鏡清洗消毒失敗的原因進行具體分析,及討論應采取的應對策略,現綜述如下。
消化內鏡清洗消毒效果不佳應正確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
內窺鏡清洗工作站 - 消化內鏡自身結構設計復雜的問題:
由于組成內鏡材料精密,內部結構復雜,各種管道相互通聯,伴有許多夾角和回路,形成許多空腔和盲端。存在的空腔和盲道難以被清洗刷充分刷洗,導致其清洗消毒不徹底。尤其是十二指腸鏡構造復雜,導致十二指腸鏡抬鉗器腔道的沖洗不足、十二指腸鏡先端部、先端帽的刷洗不徹底等情況。
內鏡清洗消毒室設置不完善及自動洗消機設計及使用不當 部分醫院存在的問題有:未設置單獨洗消間,基本的洗消設備簡陋,僅在檢查床旁建人工流程洗消槽,還有部分醫院洗消槽設計不完全,僅有3槽,不能對使用后的內鏡嚴格按照預初洗-清洗-漂洗-消毒-終末漂洗和干燥的步驟進行操作,使得清洗過程及效果極易受環境等客觀因素影響。
部分自動洗消機存在設計缺陷,在自動清洗消毒過程中組件孔道的連接斷開,導致再處理環節被中斷,影響了清洗消毒的效果;有的清洗消毒機沒有配備合適的灌流器,灌流器損壞和丟失情況也很嚴重。目前仍有少數醫療機構采用半灌注的消毒設備,這種方法在用于可以全浸式內鏡消毒時消毒不徹底,應給予取締。
消化內鏡消毒劑的使用不規范且存在爭議 目前根據我國部分省內醫院調查發現多數醫療機構使用戊二醛進行內鏡消毒。美國等一些國家推薦戊二醛的使用方法是在20℃下消毒至少20min,高于我國《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和世界胃腸鏡組織推薦的時間要求,因此我國使用戊二醛對內鏡進行消毒時,至少10min的消毒時間是否得當值得商榷。內鏡消毒劑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濃度不足、消毒劑的使用選擇不正確,沒有遵守目前消毒劑的使用指導方針,導致消毒不充分等錯誤的產生。
消化內鏡清洗用水的污染 國內對內鏡除終末漂洗用水之外的清洗用水未做具體要求,部分醫院使用自來水進行內鏡清洗,已造成潛在內鏡污染的可能。雖然目前衛生部規范內未對純化水管路的消毒做明確規定,但純化水水處理系統的管路如果連續使用而不進行消毒處理,管道內將有細菌不斷滋生,嚴重影響供水質量,通過定期消毒處理后,管道內細菌數量基本為零,但隨著時間推移,細菌又在管道內滋生,并且隨著時間延長,細菌數量逐漸增多,使器械清洗發生有被污染的風險。
細化消化內鏡存儲的方式 無菌物品應儲存在溫度低于25℃,濕度低于60%的存放條件下;滅菌后的內鏡、附件及相關物品應當遵循無菌物品儲存要求進行儲存;當日不再使用的內鏡干燥后儲存于鏡庫內;鏡體應處懸掛狀態,角度鈕置于自由位,并將取下的各類塞子分類單獨儲存;鏡庫除定期清潔外有污染時隨時處理,每周還需等離子進行存儲空間的空氣消毒。
對漂洗水進行有效的使用監測:
《2016版的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中強調對內鏡進行漂洗的水應使用濾膜孔徑≤0.2um濾過的純化水。對于純化水的監測,消毒供應中心通過相關研究推薦應對內鏡等有關的清洗供水管道系統進行每月一次的消毒處理,可以保證純化水的質量,進而保證清洗質量,為內鏡清洗提供合格的純化水。同時還應注重純化水過濾裝置的保養,精密濾器芯一般每半年更換1次?;钚蕴?、樹脂應根據當地的水質情況及純化水用量更換,一般每6個月到1年更換一次,以保證其效能。
明確消化內鏡再處理后的監測制度 對于消化內鏡清洗消毒監測,采用ATP的方法,在完成清洗和消毒每一個步驟后,使用ATP拭子進行檢測,對胃腸鏡清洗效果快速驗證,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調整。還應重視微生物的定期監測,根據各個內鏡室具體內鏡數量決定取樣的數量,采用不同型號、不同種類的內鏡進行監測,保障一年內每條內鏡均被監測至少一次。
消化內鏡清洗消毒效果不佳應正確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
內窺鏡清洗工作站 - 加強消化內窺鏡清洗工作站??谱o理人員的培訓:
加強內鏡室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監督,在內鏡室的所有護理人員應進行專門知識的培訓,培訓其內鏡操作技術及清洗消毒技術實踐能力,學習院內感染及標準預防等知識,定期進行人員的理論及技能測試,并進行內鏡相關資質認證。目前《2016版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的出臺使內鏡清洗消毒的流程更加細致,更具有執行力,必須嚴格執行規范,可進一步減少內鏡清洗消毒的失敗率,降低內鏡檢查治療中因內鏡清洗消毒引起的感染,從而更好地提高內鏡檢查治療的質量。
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司網站:http://www.meihao69.cc/product/7